在臨床上,淚溝畸形分類如何?
依解剖學上的表現,淚溝的分級如下:
0級–年輕的下眼瞼(看不到眼眶下緣,眼眶與面頰之間沒有斷層)。
1級–眼眶下緣的內側有陰影的出現,或眼眶外側與面頰間出現輕微的斷層。尤其是從側面或是斜角度觀看時會出現。
2級–眼眶與面頰之間出現了連續性的凹陷線條(由內到外)。
3級–眼眶與面頰之間有明顯的界限,斷層明顯。
當然就治療而言,愈嚴重的情況所需處理的範圍愈大,工程自然就多了。
在正常情況下,眼眶筋膜與下眼眶骨膜會結合,形成緣弓(Arcus marginalis)的結構。另外,就是下眼眶緣與眼輪肌肉之間,存在著一個膜性的粘連,稱為固定韌帶(Orbicularis retaining ligament) 。這兩個結構的同時存在,會造成很強韌的粘連,使得皮膚緊緊的貼在下眼眶骨膜部位。倘若再加上眼眶筋膜內側較薄的部份有些脂肪的膨出,就更容易出現明顯的凹陷現象。
淚溝畸形的處理方法有那些?
在過去與現今醫學的報告中,可以歸納出的方法,包括:
(1)修除眼眶脂肪(現已證實不宜)
(2)自體脂肪移植(吸收程度無法掌控,會有不對稱或形成肉芽腫)
(3)自體脂肪注射(淺部注射易有不平整,最好應採深層注射到骨骼部位,也有不確定的吸收問題)
(4)人工塑材植入(花費高而且屬於異物,可能會有移位)
(5)眼眶脂肪填充(屬於有血液供應的脂肪,比較少有吸收的問題,結果最穩定持久,但必須施行手術)
(6)注射玻尿酸(免手術,花費與手術相當,但僅可存留一年左右,而且需要經驗與技術)。
不過,以上的處理僅是改善凹陷的狀況。完整的治療應該要加上周遭結構的矯正,包括筋膜的補強與眼輪肌(淚溝上緣)附著點的放鬆,才有真正的效果。
下眼瞼(眼袋)手術時,是否需要處理淚溝畸形?
眼袋與淚溝的問題是息息相關的。在處理上不應該加以分割,否則得到的結果是事倍功半,無法達到持久理想的效果。
在早期一般人的觀念認為,眼袋就是脂肪多了,所以認為把脂肪抽掉就解決問題了。而對於淚溝的問題,則是想辦法補點東西進去加以填平,似乎也可以解決。或許這些都未能考慮真正的問題所在,而是〝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〞的處理態度。也是造成許多朋友面臨需要再三處理的癥結所在。
前面提到,下眼皮或是面部中段老化的最早表現,就是淚溝愈來愈明顯。對於一些女性朋友而言,可能再也無法以化妝來掩飾。在經歷了任何的回春美容手術之後,無可避免的我們還是要面對時間的流逝與肌膚的再度鬆弛(當然時間有快有慢) 。今天既然已經要接受眼袋手術了,在此同時一併矯治我們原本就存在的缺陷,也可以免除日後早早出現老化的表徵,絕對是值得而且必要的處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