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的淚溝,是指存在於我們下眼皮的內側,從眼頭向下延伸出來的凹陷部位。
最早提到這個問題的是1961年的Duke-Elder醫師與 Wybar醫師,在當時他們稱為鼻頰溝(Nasojugal groove)。到了1993年Flowers醫師重新命名為淚溝畸形(Tear trough deformity),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在傷心難過時,眼淚溢出眼眶後流經的路線。不過「畸型」這個翻譯個人覺得不怎麼好,卻也找不出好一點的翻譯了,總之就是「構造異常」造成不等程度的凹陷。這個問題會日益受到重視,最主要是因為它的存在,代表著下眼皮或面部中段已經出現了老化,也可以說是一個警訊。
淚溝是如何構成的?
實際上,這個部位是結合著骨骼、肌肉與皮膚的一個複雜結構。在解剖學上,它是位於三個肌肉之間的凹陷。在狹長的三角形構造中,外上方是眼輪肌(Orbicularis oculi m.)的起源,內側是提上唇鼻翼肌(Levator labii alaeque nasi m.)的起源,而外下方則是存在著提上唇肌(Levator labii superioris m.)。而在這個部位,原本存在的皮下脂肪組織就比較少。
其實這個結構原本就存在每一個人的臉上,祇是呈現出現的快慢不同。或許有些朋友因為體質的因素,在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來。甚至於有些先天性上頦骨(中段面骨)發育不良的人,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淚溝畸形。至於一般大眾,可能就是年紀慢慢增長後逐漸出現。
明顯的淚溝畸形是怎樣形成的?
除了前面提到的體質或先天的異常之外。隨著年歲的增長,淚溝凹陷加深的原因包括:(1)固定眼球的韌帶(Lockwood’s ligament)鬆弛,使得眼球向下壓迫,加上眼眶筋膜鬆弛,造成下眼眶脂肪向外膨出。(2)眼眶下緣皮膚變薄,皮下脂肪消失。(3)面頰脂肪墊下垂,使得下眼眶原有的支撐消失。當然隨著任何一種因素的嚴重程度增加,淚溝凹陷的程度也就越嚴重。